close

俗諺中說,人生走到最後,總免不了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,彷彿把人生分成這四個階段,除此之外,什麼都沒有了。

然而,在漢人超過五千年的文化中,卻把人生的意義擴張得更寬更廣,分成了十二個階段,也就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「漢人文化生存學」、「十二長生」。

長生、沐浴、冠帶、臨官、帝旺、衰、病、死、墓、絕、胎、養。




在「衰」的階段之後,就走到「病」。但是在探討這個階段之前,卻必需先定義一下「病」這個字在漢人文化生存學中所代表的意義。

我們在這裡探討的「病」,和一般人認知中的「病」並不完全相同,並不是一般泛指的「生病」、「病痛」、「疾病」。

在「國語大字典」中,對於「病」的解釋是:「因身心不健康而產生的不舒適」,而它同時也有「缺點、瑕疵」的意思。因此,在「漢人文化生存學」、「十二長生」中的「病」,泛指的是一切因為不正常或不平衡產生的狀態,都可以歸類為「病」,而在人生的階段經歷了「臨官」、「帝旺」、「衰」之後,出現「病」的機會就要大上許多。

病,並不一定要身染重病、病倒在床。因為感情出了狀況,痛苦不堪者,是病,失戀了,對方不再愛你了,也是病,這種「病」,可以算得上是「情病」。

因為錢財方面產生的痛苦,因為頭寸軋不過來而頭痛萬分,因為投資不順而焦頭爛額,或者是因為錢太多不曉得該如何處理,子孫因而怒目相向,甚至同胞手足對簿公堂,這也是一種「病」,屬於「財病」。

更簡單的說,沒有錢,賺不到錢,或是欠人家錢,這也可以算是「病」的一種,這種就叫做「窮病」。

除此之外,像是神經衰弱痛苦不堪,執著於一件事無法釋懷而終日長吁短歎,為了一件小事耿耿於懷,幾十年無法不在意……一切的一切,在不同的場景、不同的領域,都可以看得到「病」的蹤影。
 


人生走到「帝旺」的高峰後,在「衰」出現的時候,就開始以開放達觀的方式,享受「衰」這個階段的生活,過得健康、充實、愉快,把「衰」的階段盡量拉長,「病」的階段縮短,最後再面對「死」的階段,這樣才是「漢人文化生存學」中最正確的生存方式。

在漢人文化生存學的生存方式中,如果能夠用正確的方式來過「衰」的階段,讓這個階段過得愉快、舒適,那麼等到「病」的階段出現時,其實這個階段就可能很短,因為在正確的「衰」過程中,如果能夠好好的生存,並不會出現真正致命的「病」,等到屬於自然規律的「病」真的來了,其實就是生理上的「生命點數」快要用盡的時候,這時候出現的「病」其實就是生命規律的一部份,有的人甚至可以跳過「病」的階段,在過完愉快而時間拉長的「衰」階段之後,在睡夢中就停止了呼吸,離開人間,或是時間到了,眼睛一閉,像是睡著一樣的離開人世。

這樣,就是「壽終正寢」的真正境界。


當然,有另一種「病」的模式,就和一般人認定的疾病較接近,這種病也可能是「衰」引起的病,有的人的器官老化,有的人的器官因為外在環境不利因素的侵蝕,產生了變質。

還有另一種情形,就是某些人居住的環境長期缺乏某種必要的營養素,或是在他們的環境中潛藏著讓人生病的原因,有時候可能是某種有毒的礦物,有時候可能是在該環境特別適合生存在的病毒,這些條件也有可能產生「病」的階段。

對於「病」的處理方式,漢人文化生存學中的醫學體系也和當今的現代醫學極為不同。當一個人生病了,現代醫學的處理方式是先將這個人的「病名」先設定好,決定好了病名,再來找病因,然後把跟病因有關的部份用藥處理掉。

但是,在漢人文化生存學中的醫學體系,也就是世人熟知的「中醫」、「漢醫」體系中,如果一個人生病了,他生病的病名為何,反倒沒有那麼重要,有沒有把這個病治好,也不是最優先的要務,在漢人文化生存學的醫生眼中,把這個人的健康恢復到正常才是最重要的,他有沒有病,病是不是治好了,和恢復健康比起來,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。

以現今人們聞之色變的癌症來說,漢人文化生存學的醫生們和現代醫生們的處理方式就截然不同。西方的醫生們面對癌症的治療方式,是先確定了癌細胞的存在,再把癌症的病名設定好,接下來再用化療、電療、放射性治療等方式消滅癌細胞。

而漢人文化生存學的醫生,對於癌症的處理方式,可能是「我並不太在乎癌症是什麼癌,它在什麼地方,有多大,有多久,有沒有轉移」,這些事項對一個漢人文化生存學的醫生來說,可能不是最重要的,在他來說,最重要的是把病人出現的所有不舒服症狀處理好,而且不要再發作。至於癌細胞有沒有消失,在哪裡,並不是很重要。

所以,在西醫的體系中,把癌症治好的定意就是「癌細胞不見了,消滅了」。

而漢人文化生存學的醫生,把癌症病人治好的定義是「你可能還有癌細胞,也可能沒有,但是你可以再活下去,活到壽終正寢為止」。

其實,在中醫的體系中,很早就有這種說法,叫「帶病延年」,同時還有另一種說法,說中醫「治症不治病」。

從先前的敘述中,我們發現漢人文化生存學是一種全觀式的生命理念,這種生命理念,就算遇上了「病」也是一樣的觀念。

在現代人的想法中,病是不好的,病是外來的,如果生了病,一定要把病趕走才行。

然而,在漢人文化生存學的觀念中,卻認為「病」其實是人的一部份,是生命、生活的一部份,也是一種一定會遭遇,完全無法避免的階段。

那麼,既然無法可避免,那就設法讓它成為生命的一部份,並且將它的危害降至最低,大家共同生存,把生命的品質和長度延伸到最佳狀態。


還有另一種「病」的模式,就是「力不從心」,這一種「病」可以沒有任何病菌或病因,純粹只是因為機能降低減退而引起。而所有的「病」,都可以從食療的角度和方式修正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og156357 的頭像
    dog156357

    dog156357的部落格

    dog1563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