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 富爸爸的槓桿原理
這本書很難讀,太多贅言,沒有條理,但我吸收的是他的觀念,以下的話有些是原文照抄,有些是經過我的改寫。
「在金錢世界中最為重要的詞語是現金流,第二個重要的詞語是槓桿。」
「如果你想致富,就要少工作、多賺錢。為了做到這一點,你需要一些槓桿形式。」
「窮人和中產階級致富之路充滿艱辛,因為他們想運用自己的錢致富。如果想致富,你需要學會如何利用別人的錢,而不是你自己的。」
「如果想成為一個富人,你需要知道優良債務和不良債務的區別,以及優良開支和不良開支、優良收入和不良收入、以及優良負債和不良負債的區別。優良債務就是那些每個月可以往你錢包裡送錢的債務,不良債務就是那些每月還要從你錢包裡掏錢的債務。比如,我投資公寓的債務每個月都能給我帶來錢,而我購買住宅的債務(我的抵押貸款)每月從我的錢包往外掏錢。」
投資有風險嗎?當然有。十個新公司至少有九家會倒閉,十個投資人至少有八個是輸家。面對這種風險,大部分的人選擇規避風險,成功的人則做好失敗九次的準備,問題在於,你要懂得如何在失敗九次之後還能留下一條命來反敗為勝。贏家策略必須考慮到失敗,就像萊特兄弟進行試飛,不會選擇在峭壁懸崖上玩命,而是選擇一塊平坦開闊的沙地。
「許多人,他們未能獲得成功,僅僅因為他們成功地避免了一切的失敗。」
人生最大的風險在於拒絕冒險。
你的心智是你的一號槓桿。心有多高,成就便有多高。你的思想和語言終將於未來實現。正面思考將開啟基因的潛能,看到別人擁有奢華的帝寶,你應該想的不是「我永遠買不起」,而是「要怎樣我才能買得起」。致富的最快捷徑就是立刻更改你的現實狀況,包括你的志向、思想與言詞。
收入有三種類型:工資收入,組合收入,被動收入。工資收入必須不斷的工作,是最不良的一種收入;組合收入指有價證券等投資性商品,這仍然需要付出努力,但較為輕鬆與收穫更大。被動收入,指房地產、版稅或其他只要躺著,錢就會從天上悉哩花拉掉下來的資產。很顯然的,一個人應該儘量減少工資收入而建立被動收入。致富最重要的概念就是,要想辦法讓自己少工作而多賺錢。
「為了錢而工作很難致富,如果你想成為真正的富人,那就好好學著如何建立、購買或者創造自己的資產。只是為了加薪而賣力工作是很危險的。」
致富的第二個槓桿是快速的計畫。你不只需要計畫,而且這個計畫還必須是快速的。快速與慢速的分別如下:高新工作/現金流,儲蓄/賺錢,避免風險/控制風險,共同基金/未上市股票(或小型股),上學/參加培訓班。不要購買ETF,還沒開始你就已經把自己歸類為平庸等級,你想要達到的績效是,十二個月十二倍(馬丁可利基金在大陸股市實際績效),或是16年五萬倍(林園以8000人民幣起家,16年後變4億)。
「很多人辛勞終生卻仍然未能徹底擺脫貧困,或者陷在殘酷的老鼠賽跑中,原因就在於他們根據一個緩慢的計劃行事。如果想年輕富有地退休,重要的一步就是坐下來輕輕地捫心自問:『我在實施什麼樣的計劃?我在實施什麼類型的人的計劃?』」